(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媒体报道,盐城师范学院成立就业帮扶导师团,将就业困难学生就上业、就好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名导师和“重点学生”结对,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目前,该校56名来自低收入家庭或存在其他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全部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帮助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顺利就业,对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困难群体毕业生在心理、经济等方面存在压力,在社会资源、就业渠道、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劣势,致使他们求职能力不强,求职成功率不高。
针对困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各大高校应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服务。比如,可以建立详细帮扶台账,配强帮扶力量,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实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对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要及时介入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曲折,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求职择业;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在加强励志教育,增强其就业信心的同时,帮助其做好就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发放求职补贴等形式,为其提供保障,减轻他们求职的经济负担;对身体残疾的毕业生,除关心帮助其生活问题外,还应根据其就业需求匹配相关岗位,并按照岗位要求及时开展特殊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早就业、就好业。
对高校而言,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除了要重点关注、重点服务,还要重点推荐。一方面,学校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举办小规模、多站点等形式的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根据困难毕业生的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和求职意向,向进入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作专项推荐;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在访企拓岗推荐困难毕业生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各地校友会在社会联系方面的优势,组织校友会向用人单位推荐困难毕业生,并动员校友企业吸纳困难毕业生。
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仅靠高校自身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政策和机制发力。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有的地方为困难毕业生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其求职择业能力、稳定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有的地方通过公益性、政策性岗位,对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毕业生予以托底安置;有的地方出台激励政策,对招收困难毕业生的用人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有的地方对主动创业的困难毕业生除了发放创业补贴,还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灵活就业的困难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等。
困难毕业生并非孤立的个体,他们肩负着家庭的希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是必须攻克的“硬骨头”。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可以激励更多困难家庭学子点燃希望之火,坚定他们“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期待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就好业、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