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理想汽车营收为474.4亿元,同比增加159.3%;净利润为32.4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净亏损为6.5亿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22.1%微降至21.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季度看,理想汽车二季度的表现要明显优于一季度,二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均创下新高。具体来看,公司二季度单季营收达到了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同期交付新车86533辆,同比增长201.6%。
财务方面,得益于交付量稳定增长和高效的运营能力,截至2023年6月30日,理想汽车现金储备达737.7亿元。
理想汽车方面预计,今年三季度,公司月度交付量仍会保持在3万辆以上,季度交付量将达到10万辆至10.3万辆;季度营收会达到323.3亿元至333.0亿元。
实际上,按照今年前7个月理想汽车交付量的增长趋势,理想给三季度定10万辆的交付量有点保守了,但或许是掣肘于常州工厂的产能,才做出这样的预期。
据了解,理想汽车在常州、北京有两个生产基地。其中,常州工厂总共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双班制、一条是单班制。2022年扩建后,年最大产能是20万辆。
今年年初以来,常州工厂产能一直在不断爬坡。在理想汽车一季度财报会上,公司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当时双班制产线,每个月能生产2万台-2.5万台;单班制产线,每个月可生产1万台-1.2万台。
但产能的爬坡不仅需要工厂不断向上突破生产效率,也需要供应商准备充足的“弹药”。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曾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反思,年初大部分管理团队都认为,要按照36万辆去制定销售和供应目标,但自己错用“一票否决权 ”,将目标下调至30.6万辆,以至于年初给供应商的下单量明显跟不上当下的销量,几个关键零部件增产还需要等一个季度以上的时间。
为此,理想汽车开始规划提升常州工厂产能。近日,理想在微博透露,7月第2周,常州工厂产能已提升至8000辆/周,且从这开始,持续的交付量也会稳定在8000辆/周。
业绩公布后,8月8日晚间,李想在微博分享了一张自己在2022年底写下的2023年最重要的任务。其中第一条是针对产品,他想让BEV的产品价值领先。
BEV,全称Bird"s Eye View,可译为鸟瞰图,也被称为上帝视角。BEV感知系统,就是将多个摄像头或雷达得到的视觉信息转换至鸟瞰视角,然后进行相关感知任务。近几年,相关产品经常被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提及。
目前,理想汽车已在上海和北京开启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内测,并在北京完成了首批城市NOA和通勤NOA的试驾活动。预计今年下半年,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内测区域将逐步增加,年底前向全国100个城市推送,通勤NOA功能也将向早鸟用户开放。
在增程式路线取得成功后,理想汽车6月正式官宣了首款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这也意味着其正式开启“纯电+增程”双技术路线发展。理想汽车方面称,MEGA将于年底发布,年设计产能10万辆,明年开始向用户交付。
李想在财报会议上表示,理想汽车正在推进充电网络布局,今年年底,将建成超300座超充站;到2025年,将建成3000座超充站,高速沿途超充站的平均间隔将小于100公里,每站每小时可以服务9台-20台车,运营和补能效率均向燃油车看齐。(文|刘冬雪 编|田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