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开展高质量审计是必由之路。湖北省襄阳市审计系统聚焦谋划、实施、管控、成果四个环节和理念、制度、方式、技术、保障五个层面开展高质量审计,探索推进高质量审计的发展路径。
强化政治建设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资料图)
提高政治站位,掌牢党建之“舵”。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讲政治作为内在要求、思维常态和行动自觉,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对下级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协调,实施“党建领审、研究提审、科技促审、质量强审、人才兴审”行动,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打牢思想基础,铸就党建之“魂”。一是以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对标对表学、联系实际学,开展交互式、实践式、沉浸式微论坛、微党课,统一思想。二是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树先进、学先进、创先进”活动,发挥示范效应。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党建之“基”。一是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一线工作法,由党组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支部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工作部署、任务分解、跟踪督办,发挥组织优势。二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红旗党支部,形成“全局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铆紧责任链条,提升党建之“力”。一是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明确施工图,实行挂图作战,促使各责任主体照单履责。二是坚持制度化、常态化监督,敢于“刀刃向内”,常态化开展制度执行和机关财务检查、常态化开展审计现场廉政监督检查,建设清廉审计机关。
强化研以致用 坚决扛牢职责使命
“高”点站位,“选准题”总揽业务全局。一是高站位统筹谋划。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审计工作放在服务先行区建设、服务都市圈发展中去思考、去统筹、去谋划,科学制定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建立审计项目计划滚动安排机制,精心编制年度项目计划,既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全面覆盖,又在每个年度内实现重点覆盖。如开展全市水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汉江流域襄阳段水环境保护情况、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与运营情况审计、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审计调查,每年在开展市本级财政预决算审计中将开发区财政预决算纳入审计范围。二是高效能统筹管理。树牢审计“一盘棋”思想,以计划为抓手,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科学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注重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相互融合、不同行业审计内容相互衔接,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扩大审计覆盖面;以项目为载体,在大数据审计、审计组织方式、审计成果共享以及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等方面,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部门优化配置审计资源,提升整体监督效能。
“研”字着手,“画准像”精准过程管控。一是加强审前研究,做到方案精准。根据审计事项,多途径收集所涉行业规划纲要、行业特点、行业政策,所涉单位管理体制、职能职责、财政财务收支状况、信息系统情况,以及以前年度监督检查结果等,分析研判审计事项关键点和薄弱点,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现场管理,做到实施精准。结合工作实际出台《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办法》《审计项目效能考核办法》,从组织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上,全面加强管控;建立质量考评通报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量化考核,作为评比表彰、干部任用等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审后研判,做到画像精准。完善业务会议制度,做实审后研判,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客观求实进行审计评估,避免发生选择性反映、评价、处理、报告,做到评价精准、问题精准、定性精准、建议精准。同时,严格执行质量分级负责制,实行差错退回制度和质量考评通报制度,严守审计工作质量“生命线”。
“深”度挖掘,“谏真言”提升成果层次。聚焦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结合相关领域历史沿革、经济背景、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以改革眼光、前瞻视角对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从体制上找对策,形成有分量的审计信息或审计专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强化审计整改 做实审计“下半篇文章”
创新审计整改工作模式。持续完善“党委主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部门履责、审计跟踪”的审计整改工作模式,推进审计与人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察、财政等各类监督之间贯通协同,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一体推进“查、追、改、治”,形成整改合力。
加强审计整改跟踪督办。注重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分类指导,短期能整改的边审边改、立行立改,历史遗留、情况较复杂的持续跟踪指导,涉及制度设计、行业系统共性的问题,协调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共同推进,并推动举一反三,实现“发现一点,规范一片”。同时,制定《关于完善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审计整改 跟踪督办工作流程》,实行问题编号、跟踪督促、情况反馈、整改销号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审计约谈办法》,将审计约谈与审计发现问题、问题整改落实同步跟进,进一步压实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配合审计和审计整改的责任。
强化机制创新 提升审计服务效能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组建研究型审计团队,重点聚焦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研究,解决审什么、怎么审,如何评、如何用的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建立审计容错机制。坚决贯彻“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做到依法审计与审慎评判相结合,充分发挥好审计的批判性和建设性作用,让审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对符合容错条件的问题,严格程序,经业务会议集体决策进行容错,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一心谋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依托政务中心数据资源,建立集中、统一、持续的审计业务数据采集长效机制;建立“襄阳‘全覆盖’审计分析系统”,应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实现审计经验可共享、可复制、可推广,有效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
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从“选、育、用、管”全链条发力,突出政治素养培养和职业精神塑造,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和考核激励,持续深化“绩效考核奖惩”“实务导师制”和“团队帮扶”“特色支部”“书香机关”“清廉机关”等制度机制,营造“文化育人”“严管厚爱”的育人用人环境,提升干部“能查、能说、能写”本领。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